今年的全国高考作文命题与往年相比,文化气息似乎更浓厚了。全国甲卷用《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章节的材料,新高考一卷用有关围棋的知识,北京卷大作文从人们对学习的理解与古人的异同出发命题《学习今说》等等,诸如此类,无不透露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和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进一步加强的积极信号。
上述作文题目,尤其是《红楼梦》的材料作文,因难度大而上了热搜。有的考生说,一头雾水连材料都没弄明白;有的网友戏谑道,就算曹雪芹在世也得复读。
窃以为,之所以遭遇尴尬,大抵因其“肚里空空”,无有“货色”的缘故。人们常把高考比作“指挥棒”。而这些作文题,意义非凡,有着极为重要的引领阅读的导向作用。
由《红楼梦》的材料作文以及其他涉及文化的作文考题,忽然想到了我们的“中国梦”。“中国梦”的科学内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的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中国梦”关乎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凝聚了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憧憬和期待,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创造者。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首先对生我养我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正确的了解。而作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切入口,被誉为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红楼梦》,则涵盖了包括园林、诗词、养生、美食、音乐、戏曲、管理等生活的各个领域,方方面面。然而,如今不容乐观的现状是,我们的学生从小学起便忙于应试,基本没有空暇去阅读课外书籍,特别是像《红楼梦》这样超过百万字的巨著,真正读完者少之又少,真正读懂者更是凤毛麟角。
我们的学生应该在应试之余,不断增大课外阅读量,特别是要广泛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养,拓展思维方式,全方位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倘能如此,不仅应对这类考试,就是应对社会与人生,也许就不难了。所以如果有时间,莘莘学子还是应该静下心来多阅读一些传统名著与文化典籍,多培养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
古人云: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意思是在读书上多花功夫,那么写文章时就轻松容易了。如有时间,莘莘学子还是多多地阅读吧,因为真正的文化底蕴无一不是从多读书、读好书中修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