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抱怨道,我不小心把孩子心爱的储蓄罐打破了,我跟孩子道了歉,还承诺马上买一个新的。可孩子还是不依不饶,哭了一上午。养孩子真难啊,真想打他一顿!
真的重买一个就好了吗?孩子心爱的东西被破坏了,他的心情你真的理解吗?很多父母觉得东西破了,买一个新的就行了,却不知孩子内心跟这个物品早就建立了联结。你这样做,只会让孩子伤心。
每次看到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没事,我给你买”“没事,过几天就好了”“真是的,总是喜欢哭,真不知道你哭什么”“再闹,我就打人了啊”……
我就为孩子着急。为人父母,如果知道“同理心”这三个字,亲子关系应该就会更加亲密,孩子也会更加配合你的教养。
同理心,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有了父母的理解,每个孩子都会变得懂事而配合,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遇到的心理及生理上的问题急剧增加,有时往往超出他们的能力承受范围。如果父母只是说教、责骂,只会把孩子推得更远。我们应该做的是陪在孩子身边,站在他们的立场和角度,给予更多的理解。这样,父母自己的脾气都会变好。
父母的同理心,还能激发孩子的同理心。缺乏同理心的父母,往往很难养出有同理心的孩子。我们从孩子们的交往中就会发现,有的孩子很受欢迎,因为他们总是能事事为对方考虑;有的孩子即使有很多零用钱或者新奇的玩具,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这往往与孩子缺乏同理心有关。其实孩子天生就有这种能力,只是有时候被父母给破坏了。有的父母为了孩子不受欺负,能做一个“聪明人”,每天不厌其烦地教孩子怎么去衡量利弊,把一堆人生的大道理灌输给孩子。
看到一个小故事:一个老人害怕死亡,常对小孩说:“奶奶快要死了。”别人听了通常说:“哎呀,你会长命百岁的。”小孩却说:“呀!那可舍不得啊!”多么让人感动的一句话,因为再多无济于事的安慰,终究抵不过一句最动情的真心话。
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路上,应该保持孩子最原始的真诚。当然,首先自己要做一个真诚的人,而不是嘴上一套、背后一套。其实,拥有同理心,不仅能更好地育儿,也能使家庭或婚姻更幸福,还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内容来源:公众号“养育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