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名师点拨

如何让孩子写作不再难

作者简介:姜明君,小学高级教师,2005年至今从教于上海民办盛大花园小学,担任学校语文教师和低年级道法组长。

语文学科中的“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面对一篇习作,学生往往在“写什么?怎么写?”中迟迟难以下笔,习作教学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语文学科中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

一难:难落笔

低年级的儿童,表述、理解和朗读方面的能力还是相对比较弱的,提笔撰文,有一定的困难。在课堂上,加大口头表达的力度,教师要多多创设情景,提供交流平台,鼓励学生自信、大声地表达,并用鼓励和帮助的方式,让学生减少紧张情绪。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有价值的文本,通过朗读、指导,在学生充分理解和感悟之后,引导学生仿写拓展。

如一年级《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童话故事,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了小壁虎尾巴有再生的功能,也对自然界动物的尾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随文学习的时候,笔者反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心情。课后,引导学生思考:小壁虎还会去向谁借尾巴呢?孩子们很自然地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顺利地完成了一篇小练笔。完成后,小组内互相交流、分享。这样的练习,学生喜闻乐见,既加强了学生对文字的运用,提高了表达的欲望,又减少了畏难情绪,让作文课变成了别开生面的故事课。当每一个孩子完成一段故事的编写之后,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大量地朗读,品评自己和同伴的作品,认识到写作并不困难,只要稍稍加些思考,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位出色的小作家。在笔者看来,从小树立写作的信心,这一点尤为重要。

二难:难选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在写作时犯难,一难就难在选材。片段式练笔是积累素材的好方法。为了让练笔的效果最大化,教师要学会选择练笔的内容。建议在解读教材的基础上,挖掘教材中有价值的内容,让学生进行仿写、续写,拓展练笔。

如五年级的《落花生》一课,让学生观察,并试着写一写身边这些默默无闻做贡献的人。又如语文园地中用具体的情景表现成语的意思,这也是一个画面描写,引导学生先理解成语的意思,然后用上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展现情景。当然,学生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对于身边的一些新鲜的人、新鲜的事。正如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充实,才会表达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帮助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及时捕捉那一个个小镜头并积累。

当然,对于一些习作方面略有困难的孩子而言,要求不能太高,一定不要强求选材要“新颖”、要“独特”、要“与众不同”,哪怕是写一些比较老套的内容,只要是有感而发,又或者是借鉴阅读过的内容,那就不要强硬地否定他们。因为,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他们的认知水平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能力是有差异的。如果这个孩子能力一般,他只要能够做到结构完整,语句通顺,能写清楚一件事就要及时给予肯定。

三难:难开头

“开篇如爆竹,结尾如撞钟”,开篇落笔最困难。头开好了,笔锋就流畅了。

古人说“凤头豹尾”,就是说开头要写得短小而精彩,就像凤凰的头部,色彩绚丽,小巧玲珑。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起了个好头,再有了一个明确的习作方向,学生就能有的放矢地围绕中心展开叙述和描写。

笔者梳理了几种常用的作文开头模式:如“开门见山”式开头,通过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一两句话直接入题;如“先声夺人”式开头,通过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语言发起开头,往往能一瞬间将读者带入到情境中,并通过语言,简单介绍故事发生的六要素;如“环境描写”式开头,对环境的描写,仿若影视剧里的长短镜头,将读者第一时间带入情境中,这也是对小作者写作功底的一种考验和展示;再如名言引入等等。教师要在习作课堂上,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揣摩、思考,并根据习作题目,做一番构思,选择出最恰当的一种开头方法。“学好开头方法”“选好开头方法”“用好开头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集中操练,学生写的开头就会简洁明了。

加强学生写作,教师和家长应该怎样做

当学生在写习作时,教师要有的放矢地关注一些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让他先轻轻地口述要写的内容,教师适时地帮助他补充一些细节描写,例如动作、神态等,说流利了,过程清晰了,再鼓励他落笔写下来。

对于这一类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怯于开口,造成沟通不自信、有障碍,久而久之,恶性循环。提醒家长朋友们,平日里要避免家长专制,多与孩子交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愿望、表述心里的见解和想法。经常带着孩子接触大自然,与同龄人打交道,在生活中为孩子创设交流的需求和平台,这样既可以开阔孩子的眼界,加强孩子的社交能力,又可以培养孩子的表达欲望,累积表达经验。

发现了问题,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进行当面指导,把自己的修改意见与学生交流,让他独立进行修改,过程中注重引导,听取学生创作的本意,适当加以点拨,重视、尊重学生独立的想法。同时,教师要从旁不断鼓励,与学生一起进行探讨和修改。慢工出细活,当学生修改完成,并品尝到了辛苦付出后的甜头,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修改习作的习惯。每次写作完毕,自己至少朗读3遍,一遍遍朗读,一遍遍推敲,在不断磨砺的过程中,习作能力得以提高。

面对这样的学生,建议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要尽量运用完整、规范的表达模式,也可以增加诙谐幽默的语言输出。在陪伴孩子的同时,做一个谦卑的聆听者,适时地予以鼓励、示范和点拨,让孩子尝试燃起表达自信,模仿规范的语言,使孩子在家庭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输入,累积表达的技巧。

经过一轮一轮的修改,学生誊写在作文本上的习作是他们的最终成果,必然是一份精雕细琢的珍品,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可以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中:学生之间互读习作,相互点评;全班范围内的佳作欣赏,共同分享;年级组内交换班级的美文交流,激发习作的兴趣,并拓宽写作的思路等。而在批改作文本上的习作时,教师则可以简单进行眉批,好词好句适当圈画,找出这篇文章中最出彩的地方,给予学生肯定。总评则可以更加个性化,表达与学生产生的共鸣,或是解答他在文中产生的疑惑。当学生拿到你评改过的作文本,感到新鲜、有趣、充满激励,写作与他而言,就是件美好的事情了。

总之,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积累、锤炼的过程。作为教师,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重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和评价,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真正提高。

2022-06-27 1 1 家庭教育时报 content_7704.html 1 3 如何让孩子写作不再难 ../con/202206/27/content_7704.html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