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文学阳台

元宵节上耍龙灯

马钰欣/画

十五晚上的灯

除了除夕,家乡最热闹的节日可能就数元宵节了。

家乡的元宵节非常简朴,但简朴中不乏隆重。元宵节的热闹程度与除夕有点像,那天同样要做一顿丰盛的晚餐,同样要放震天响的鞭炮,晚上同样要散灯。但元宵节又有与除夕不一样的地方。

家乡的风俗是“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灯”,因此元宵节家家户户都是灯火通明。没有电灯的时代,人们通常点燃一个松油火把,熊熊火把把院子照得通红。后来有电灯了,人们就用灯泡取代火把了,但通常在灯泡外面罩一个红纱或红纸袋,红红的光影弥散,非常喜庆。

以前,家乡的元宵节也要吃元宵。所谓的元宵就是汤圆。汤圆是自家做的,但做汤圆非常讲究手艺,家乡能做好汤圆的人并不多。很多人家都是委托手艺精到的人帮忙做。汤圆有着良好的寓意,即团团圆圆,因此家乡人元宵节一般都是要吃汤圆的。

家乡的元宵节没有繁华的灯市,更不可能有灯展。母亲年轻时,去大城市里走亲戚,在广州等大城市看过灯展。她时常向我们描绘城市的灯展,讲得绘声绘色,让我们无限向往。

那天,偶尔会有耍龙灯的队伍来到家乡表演。这个时候,家乡往往万人空巷,大家争先恐后赶着去看龙灯的盛况。我也看过几次耍龙灯,觉得他们的水平还是很不错的。那个时候孩子们见过的世面比较少,看到耍龙灯的人个个身手矫健,就一致认为他们身怀绝技,因此对他们崇拜得五体投地。有事没事,孩子们也模仿耍龙灯的人,进行操练。

家家户户迎龙灯

耍龙灯的场面还是比较壮观的,但耍龙灯的人都是外乡人。家乡并没有耍龙灯和做龙灯的人。然而,家乡也做自己的灯、耍自己的灯。这种特殊的灯相对来讲比较简单和粗糙,家乡叫做草龙灯。

草龙灯就是用稻草做的龙灯,用草扎成龙头、龙身、龙肚、龙尾,分别插上各种各样的造型,最后拼成长龙的样子。按照家乡人的说法,所有的龙中,草龙最大。这种说法究竟有什么来历,已不可考,但代代相传。因此,元宵节前后,家家户户迎接草龙灯是一件马虎不得的大事。

耍草龙灯从正月十三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耍草龙灯的大部分是孩子,偶尔也有大人耍草龙灯的。

日暮时分,草龙灯就出现了。耍草龙灯的队伍有领头的,领头的通常带着一面铜锣在前面开路。草龙灯到每户人家门口,领头的就要先敲几声铜锣,然后带领大家唱几句吉利的话:草龙灯进门,发财又发人;草龙灯进屋,发财又发福。每户当家人听到铜锣声和道贺声,赶紧出来放鞭炮迎接草龙灯。草龙灯队伍在屋子里转一圈,再唱几句吉利话,当家人打赏几个钱,队伍就往下一家去了。

孩子们耍草龙灯,多半也是为了挣一点零花钱,因而多的时候,村子里居然有好几支草龙灯队伍。农村家家户户都会打赏一点钱给孩子们,但家家都不怎么宽裕,所以给的钱都不算多。我奶奶是一个心善的人,她见孩子们在天寒地冻的时节依然在外面跑,很心疼他们。因此,每支草龙灯队伍来,她都要亲自放鞭炮迎接,并尽量多给孩子们一点赏钱,是我见过的最大方的人。耍草龙灯的队伍一般每家每户都要走上一遍,一直到夜里很晚了,还隐隐约约、时断时续听得到草龙灯队伍的喝叫声和铜锣声。

最后的狂欢

元宵节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孩子们的心情在这一天是非常矛盾和复杂的。因为这一天意味着春节狂欢的终结,他们不忍心这种狂欢的日子就这么快过去。但这一天又真正来临了,他们也就只好收一收已经狂野很久的心,准备迎接开学了。大部分孩子都耍过草龙灯,但我没有耍过。我想,孩子们也许是以耍草龙灯的方式,向浓浓的春节做一个暂时的告别。这是他们最后的狂欢,也同时宣告新一天的开始。

随着打工潮流的到来,大部分农村人正月初六左右就匆匆离开家乡去外面打工了,家乡的年味越来越淡了,但家乡小孩子耍草龙灯的风俗还在。然而,因为孩子们平时都不玩在一起,彼此都比较陌生,因此草龙灯的队伍只有偶尔的一两支小小的队伍,不再像当年一样规模庞大。

我很庆幸这种风俗依然在延续,因为在农村几乎空巢的年代,那些孤独的农村孩子至少还可以以这种集体庆祝的方式对抗时代带给他们的孤独。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家乡的草龙灯虽小,但又是最大的。

2022-01-17 王平 1 1 家庭教育时报 content_7394.html 1 3 元宵节上耍龙灯 ../con/202201/17/content_7394.html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