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戬浜学校打造高质量义务教育
时报记者 李婷
版次:05 来源:新闻周刊 2023年11月29日
位于嘉定新城东翼的上海市嘉定区戬浜学校是2000年由原戬浜中学和戬浜中心校合并而成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学校今年学生总数1416人,随迁子女占比达92.44%。其中初中部共有12个班,学生368人,随迁子女占比达85.33%。据介绍,学校每一届初三毕业生人数基本稳定在70人左右,高中资格学生约30人。近年来,嘉定新城接连引入品牌教育资源,学校抓住第一批“上海市强校工程”实验校的契机,并将学生人数少作为优势,秉持“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的可能”。
提升自信心
学生出彩不平凡
曾经,戬浜学校学生普遍缺乏自信,甚至家长对孩子也不抱太大希望。但学校坚持为学生“鼓劲”,让他们看到“更好的自己”。学校密切关注中考改革政策,敏锐地把握住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的政策机遇,锁定潜力提升对象,为学生制定专项引领方案。
校务办主任杨美华告诉记者,2022届毕业生肖苏丽在进入九年级时,她接手了肖苏丽班级的语文课:“她的整体学科成绩在整个年级是佼佼者,但语文学科相对薄弱,对自我的定位就是考考普高就行了。”杨美华老师通过对她前期全科学习反馈和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的分析,发现肖苏丽完全有能力冲刺中考学校的名额分配。于是,杨老师从“目标引领”着手,为她“打气”,引导她重树瞄准名校的志向,“如果考取了更好的高中,对你将来的个人发展会更有益处,你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的。”杨美华每周给她和另一名女生进行一对二的语文辅导,同时,学校组织多名学科教师针对她的学科优势和劣势做定向跟踪指导。学校还为其专门开设了“学生学习论坛”,鼓励她总结、梳理自己的学习方法,分享给同年级的小伙伴和学弟学妹们,使她深刻体会到自身提升的意义与价值,“一下子感到自己也可以不平凡”。最后,肖苏丽顺利拿到了华师大二附中的“入门券”。
学校持续对她保持关注,进入高中后,肖苏丽不仅学习“跟得上”,还在新生军训中被评为“优秀营员”,并担任班级的宣传委员。“学生能获得更好地成长与发展是学校最愿意看到的,这也是学校层面上的历史新突破。为她高兴的同时,这更坚定了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发掘学生潜力的信心。”杨美华欣慰地说。
挖掘潜力点
学生出彩有底气
“杨老师,我不会写作文,也不知道写点什么,写作就让我放弃吧。”2022届学生金马灿在与杨美华老师第一次谈心中这样说。通过两节课的时间,杨美华耐心地与他沟通得知,金马灿学习中存在明显偏科,语文尤为薄弱,对理科兴趣浓厚,对语文和英语学科存在较大畏难情绪,“作文老大难”问题很突出,6到8年级中的每次考试作文都是直接放弃的。杨美华老师利用每天课后服务时间亲自对他进行辅导,从帮助他重塑语文学科信心出发,为其量身定制了学习提升方案,分别从现代文阅读、古文阅读、作文等方面进行专题练习与跟踪指导,帮助他通过掌握各类答题分析要领与技巧。
杨老师得知小金最喜欢化学,就以此为突破口,让小金畅所欲言,讲述自己一次印象深刻的化学实验操作经历,例如做实验中遇到的困难、波折与收获。从说到写,再让他把自己的话整理成文,并在杨老师的指导下打磨、润色,逐字逐句辅导小金写作方法和技巧,经过一周的反复调整,他写出了一篇完整又精彩的作文。“双管齐下”的策略点燃了他语文学习的热情和信心。经过杨老师一个多月的悉心指导与陪伴,他的语文成绩从刚开始的不及格到了中考时,整整提高了70分。
“我们看到了专题辅导在助力偏科学生点上突破方面的巨大功效,也让学校更加重视对教师设计专题练习这一关键能力的培养。”杨美华老师欣慰地说。针对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的现状,学校充分利用毕业生人数相对较少的特点,在各学科质量分析中,坚持精准到人,针对每位学生的薄弱学科及其提升潜力点开展专题研究,然后对症辅导,成效显著。
杨美华表示,针对学生基础差异大、呈现问题多而杂的情况,学校成立了由全体行政干部组成的“学科服务导师团”,下沉至教学一线,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实施“三三两两”精准指导,根据学科学习基础程度、共性学习问题等将学生分成学科学习小组,每位导师或对学科共性学习问题进行对症讲解,或对学习方法与时间分配等问题做经验分享,或对发展目标茫然问题做启发立志,或针对不同的心理非积极状态开展解惑疏导。
未来有方向
学生出彩多突破
除了对参加中考升学的孩子进行精准支持,学校还坚持面向全体毕业生积极营造充满正能量的氛围,不放弃任何一位准备在本地升学的随迁子女。为此,学校主动出击:一方面,开展随迁子女家庭情况的调查与家庭教育指导,既宣传政策,更引导他们就地升学,不断深造;另一方面,与大众工业学校等中职校紧密对接,组织随迁子女实地体验,并进行生涯指导,帮助他们找到留沪发展之路和职业发展出路。毕业班全体师生开展多次深度交流,以积极的信念与耐心,帮助学生走出焦虑情绪,实现个人的最优突破。
目前,就读于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的蒋富康和柳健康两位男生,分别在“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和“制冷专业”学习,蒋富康同学连续四次获得校奖学金和优秀学生干部称号,获得上海市“星光计划”技能大赛CAD机械设计项目三等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铜奖;柳健康同学在校期间获得上海市奖学金和全国职业技能行业赛三等奖。
学校自2015年起开设足球课程,迄今共为上海0708女足输送球员7名,并助力球队获得2022年全国女足U15锦标赛冠军和第一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女子U15组)冠军。曾屹婕和阮修宇两位女生获评该组别“最佳射手”和“最佳守门员”。3名队员入选最新一期中国国家少年女子足球队,10名队员被选拔进入上海市少体校。今年,两名女足队员被上海市曹杨二中录取为体育特招生。目前,学校足球课程覆盖各个年级,球队建设实施梯队培养。2010年学校成立头脑奥林匹克社团,从头脑OM特色课程到K12工程学课程,引领学生充分体验各种创意、探索、思辨、实践与学习。在OM创新大赛中,学校获6次中国区冠军,4次代表中国队参加世界比赛。
尊敬的读者:
感谢各位一如既往的信任和关爱,更感谢各位长期以来的支持。
该数字报电子版半年内的所有报纸版面为免费阅读,其他版面开始收费阅读。更权威的资讯,更便捷的形式,更周到的服务将大幅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您可选择在线购买该数字报电子版,或者激活阅读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