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沪工作和创业的留学人员目前有22万余人,其中“十三五”期间累计引进6.7万余人,比“十二五”期间增加了一倍多。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积极把握史上最大规模留学归国潮有利契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9月29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办了2021“留·在上海”全球留学人才及项目交流大会。大会传承往年“展谈赛会”四位一体风格——建党100周年留学人员展、留学人才项目交流洽谈会、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及留学人员职业见面会聚合亮相。
首次发布《上海海归300指数》
上海市副市长彭沉雷出席本次活动,活动现场首次发布了《上海海归300指数》(RISE300),举行了闵行、静安、青浦(长三角)留创园揭牌仪式及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颁奖,同期还发布了《时代的“弄潮者”——上海海归创业人物志》。
《上海海归300指数》通过围绕城市自身环境、海归成长能力以及两者关系这三个方面,构建起基于“城市环境”“成长能力”“发展相融”3个满分100的一级指标,“城市禀赋”“政策环境”“个人素质”“企业能级”“产才融合”“城才融合”6个二级指标以及22个具体指标的全新指标衡量体系,具有首创特点和示范意义,对上海乃至全国进一步聚焦海归人才,加强对海归创业的支撑力度都具有风向标作用。整体数据显示,海归在沪创业整体发展水平较高、竞争能力强、成长性高、融合度较好。据悉,《上海海归300指数》(RISE300)将于“十四五”期间持续发布。
留学人员在沪创办企业5800余家
今年1-9月,累计引进留学人员超过2.2万人,与去年全年持平,他们当中既有应届毕业生,也有在海外拥有工作经历的中高级管理、技术人员,90%以上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其中,超过2000人毕业于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普林斯顿、牛津、剑桥、帝国理工等世界排名前10的名校,显示出上海对全球国际化人才的强劲吸引力。
此外,累计1.7万余名各类海外人才通过办理上海海外人才居住证(B证)享受到社保医保、子女教育、住房公积金等17项准“市民待遇”。“浦江人才计划”累计资助4437名优秀留学回国人员,资助总额近9亿元,其“第一桶金”的及时雨作用破解了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初期遇到的资金短缺难题,帮助他们度过从国外到国内生活、科研的适应期,一大批受资助者已成长为院士、首席科学家、领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本市累计设立了15家留学人员创业园,留学人员在沪创办企业5800余家,留创园对留学人员创业的平台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一系列政策支持留学人员来沪创新创业
近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留学人员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留学人员来沪创新创业的政策文件,尤其是今年1月,市政府以1号文印发了《鼓励留学人员来上海工作和创业的若干规定》(沪府规〔2021〕1号),强调要强化全球人才资源配置功能,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创业综合生态体系和人才发展环境。该文件在保留原有成熟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政策能级,以上海“留学人员40条”形式对留学人员来上海发展的相关待遇进行了全方位的明确,是一份专门支持留学人员来沪工作、创业的综合性文件,体现出上海对留学人员的渴求、重视。
市人社局作为本市留学人员工作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新时代留学工作方针,紧紧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海自贸区及临港新片区建设、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等国家赋予上海的各项重大战略任务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对标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的要求,坚持“人才政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作导向,不断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海外人才政策,逐步建立起以留学回国人员直接落户政策吸引集聚海归人才、以海外人才居住证制度保障海外人才市民待遇、以“浦江人才计划”为海归人才提供“第一桶金”资金支持、以留创园平台载体建设支持留学人员来沪创新创业、以市区两级海外人才服务体系提供“一站式”人才服务等“五位一体”,涵盖留学人员引进、培养、评价、激励、保障等全方位全过程的政策服务体系,人才综合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上海对海外留学人员的吸引力、凝聚力不断增强,留学人才数量大幅增加,人才结构持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