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大赛决赛中,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体教扶贫助梦,点亮健康中国:“山海间·禾木里”——城乡少儿科学运动共享公益》获得了三等奖。
2020年10月,“山海间·禾木里”团队再次来到了河北省阜平县,他们将服务社会的眼光从社区转向了老区,从城市转向了乡村,既彰显了上体“服务社会”的办校思想,也诠释了“体育扶贫”更深层的内涵。
体育扶“智”,
共享“云课堂”
2020年10月12日,在阜平县龙泉关中学的多媒体教室里,孩子们像往常一样边看花样跳绳网课边练习。令大家惊喜的是,“云课堂”结束后,教学视频中的韩耀刚突然现身教室,亲自带他们体验了花样跳绳的乐趣。
据悉,韩耀刚是上体休闲学院的教师,也是“山海间·禾木里”团队成员之一。这一团队的成员还包括上体经济管理学院体育管理专业教师张叶涵、大数据专业教师徐成龙、辅导员于卓言,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俞梦洁、韩宗佑、周宇、苏寅鹏、路京、梁泽雄、蔡新雨、张吟秋、李晚月,休闲学院学生杨运和心理学院学生赵明明。
团队成员们在前期调研过程中发现,当地孩子们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几乎全部来自于学校。但当地学校的体育教师存在着缺额比高、生师比高、转岗率高、参训比低的“三高一低”现状。与孩子们交谈时,路京发现当地的孩子们体育课类型单一、学习方法单调。她也询问了孩子们对体育课的期待,许多孩子希望学校能多开体育课,老师们能在上课时多带他们玩耍。
如今,阜平县龙泉关中学正式成为“山海间——少儿科学运动指导站”和“跳绳云课堂”的试点学校。韩耀刚和“跃动跳绳”团队面向山区的孩子们专门设计了一套绳操,每周开设一次跳绳直播课程,同时还组织线上跳绳赛事,力求构建“学会、勤练、常赛”的完整体系。目前,已有7所贫困山区的学校共享了“跳绳云课堂”。团队也在探索其他适合线上线下融合开展的运动项目,例如武术、健身操。
体育扶“志”,
实现双向育人
让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是团队从青少年群体入手推动体育扶“志”的原因之一。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孩子们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还要让他们领会拼搏向上的体育精神,树立尊重他人的规则意识,养成越挫越勇的坚韧品格。
韩宗佑带着自己的足球来到了阜平县的台峪学校。这所学校于2018年成为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整洁的草地、齐全的体育器材、干净的运动服给韩宗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禁感慨:“山区的孩子在党和国家全面脱贫攻坚的政策下茁壮成长着,他们赶上了好时代。”
为了能给孩子们上一堂精彩的足球课,上课前一晚,韩宗佑花了近四个小时修改教案。课后,孩子们自发在韩宗佑的足球上签名感谢他。接过足球的那一刻,韩宗佑眼眶微热,他将这份礼物视为一种心灵的交换。“我尽己所能教给孩子们一些知识技能,但他们告诉了我什么是爱、什么是最简单的快乐。”
张叶涵认为,从城市走向乡村,从校区走向老区,从书本走向社会,从学习走向服务,“体育扶贫”项目能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在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积累智慧、锻造品格。
体育扶贫,
助力乡村振兴
团队成员告诉记者,师生合作、部门协同始终是团队脚步得以从城市社区延伸至乡村老区的坚实基础。该团队在跃动跳绳、锋锐体育装备等校友企业的帮助下向阜平相关学校捐赠了350条竹节绳、100多套运动服装,保障社团建设的前期条件。社区体育公益课、冠军讲座、体育家教等社区体育公益让团队积累了实践经验和人才资源。如今,该团队依托学校一流学科,开好线上线下公益课程,形成了“快乐启蒙、知识教授、技能培训、人格培养”立体化、多层次的体育教育扶贫思路。
体育扶贫“富脑袋”也要“富口袋”。此次前往阜平,上体师生做了充分的前期工作,调研当地乡土人文、自然资源优势、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团队还将把体育管理、赛事运作等特色专业的科研及实践成果融入乡村振兴建设,把“红色筑梦三项赛”等上体特色项目带到阜平,使体育赛事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带动当地的发展。
体育扶贫不可能一蹴而就,上体党委书记李崟认为,首先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坚持正确理论引领,把体育作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作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把体育融入到学习教育、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健康关口前移;还要加强需求对接,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加精确地调研我国贫困地区体育教育的现状、需求及建议,进而在体育扶贫项目的个性化设计、一体化推进中给出更优质更长效的方案。
目前,团队也正计划在陕西省平利县、贵州省湄潭县和江西省崇义县建立“体育扶贫”试点。作为新中国第一所体育高等学府,上体将把学校资源有效地转化为扶持乡村振兴的扎实行动,让更多上体师生把优质的体育、教育和产业资源带回家乡,兑现上体人传播体育正能量、培育健康新风尚的不变承诺。